3月5日上午9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提到,2023年,進步“一老一小”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6600多萬征稅人受益。2023年全年新增稅費優惠超越2.2萬億元。進步重點行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推進重點產業鏈高質量開展,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升。今年,落實好構造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開展。加大對高質量開展的財稅金融支持。加強財稅、金融等政策對穩就業的支持,加大促就業專項政策力度。
3月5日,多位全國人大代表關注到了報告中的“減稅降費”利好相關資訊,來自企業界的代表以為,減稅降費政策的精準滴灌為企業加油助力,讓企業獲得更多亮眼成果。
代表心聲:
對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讓科技工作者和企業更敢創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言簡意賅、思緒明晰、目的明白、措施詳細。報告把推進高程度科技自立自強列入今年經濟社會開展總體懇求,為持續打造科技領軍企業提供了信念。”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傾聽政府工作報告后,全國人大代表、重慶紅宇精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實驗檢測中心高級工程師邵洪婷表示,企業和科技工作者要把握住國度戰略和宏觀政策帶來的機遇,加快技術打破,把原始創新成果轉化為消費力,推進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開展的“最大增量”。
邵洪婷以為,科技自立自強是企業生存和開展的靈魂。“報告提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位置,提出今年要落實好構造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開展,讓我感遭到國度支持創新的決計堅決、政策務實,我們研發底氣更足了。”邵洪婷表示,技術研發特別是根底研討,資金需求大,并且具有長期性和不肯定性,需求給予企業長期穩固的支持。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去年,國度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進步至100%,作為一項制度性布置長期施行,這契合了企業自主創新的期盼。還有對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創新人才、科研成果轉化等,同樣給予相關稅收優惠,讓科技工作者和企業更敢創新、能創新。
邵洪婷表示,有國度的支持,置信國內汽車產業將打破更多“卡脖子”技術,完成更高程度的國產化自制,在國際上更有話語權和競爭力。
企業家說:
減稅降費政策精準滴灌讓企業獲得更多亮眼成果
“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對經濟啟動起到了‘保’‘穩’‘促’成效,政策紅利更是落到了企業的心田上,有效提振開展信念,協助減輕運營《物理學上的壓力,是指發作在兩個物體的接觸外表的作用力,或者是氣體關于固體和液體外表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體關于固體外表的垂直作用力。習氣上,在力學和多數工程學科中,“壓力”一詞與物理學中的壓強同義。》。”聽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減稅降費“成果單”,全國人大代表、好想你安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聚彬倍受鼓舞,倍增信念。
2024年全國兩會是石聚彬連續第七年向全國人大建言獻策。作為深耕食品產業的人大代表,飲食安康不斷是他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他盤繞“安康膳食”“促進食品工業企業高質量開展”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助力加強全民安康膳食認識、助推鄉村產業復興。
“不斷以來,研發創新是我們的立業之本。對企業而言,沒有什么比真金白銀的支持愈加務實有效。”石聚彬表示,近兩年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農產品加計抵扣等多項稅收優惠為公司減免超越2600萬元,讓他們有更多底氣加大研發投入,深耕技術研發。
在石聚彬看來,民營企業范圍化開展就像是一場“長跑”,減稅降費政策的精準滴灌為企業加油助力,讓企業獲得更多亮眼成果。“作為一家河南鄭州外鄉創業、開展、壯大起來的中國紅棗行業的龍頭企業,稅務部門不斷是與我們結伴而行的老朋友,精準落實的稅費優惠政策,精細周到的創新效勞舉措,為公司進步自有產品持續創新才能帶來充足信念。”石聚彬表示。
石聚彬引見,河南省鄭州市稅務部門借助稅收大“數據”輸出是指把一些發射鍵編上號碼,應用接納端的幾個輸出構成一個二進制數,來代表不同的按鍵輸入,樹立稅費優惠政策落實臺賬,組建“稅務管家”專家團隊,經過實地走訪等方式向企業問需獻計。同時為企業“量身定制”稅費優惠政策輔導方案,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輔導,以稅費“減法”、紅利“加法”、效勞“乘法”、風險“除法”助力企業意氣風發“闖”下去。
“2024年,我們將加快培育企業本身的新動能、新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雙曲線開展戰略,不時擴展品牌影響力。”石聚彬說,“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也將實行好代表職責,持續為產業復興、經濟開展奉獻力氣。”
減稅降費政策
將鼓勵更多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助力鄉村復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很有溫度和力度,特別是提出持之以恒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周詳復興。作為鄉村復興的踐行者,這些話語讓我深受鼓舞、倍增干勁。”3月5日,現場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后,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重慶餐飲商會會長嚴琦這樣說。
嚴琦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大對國度鄉村復興重點幫扶縣支持力度,支持脫貧地域開展特征優勢產業,讓脫貧成果愈加穩定、成效更可持續。過去一年里,她把三分之一的時間放在了鄉村,在她看來,鄉村復興的根本不是輸血,而是造血。帶動鄉村產業開展,積極參與、助力鄉村復興,這是民營企業的應有之義。
“加強民營企業參與鄉村復興的可持續,國度政策給了極大信念。”聽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3年新增稅費優惠超越2.2萬億元,嚴琦表示民營企業是重要的受益主體。今年國度將繼續施行構造性減稅降費政策,將鼓勵更多民營企業借助“萬企興萬村”的機遇,撬動更多社會資源共同參與,加快鄉村根底設備建立和旅游開發,推進“文餐旅宿購”交融開展,積極助推鄉村復興。
來源:紅星新聞